家人们谁懂啊!精心打扮准备去赴一场浪漫约会。
可刚见面没多久,头发就开始疯狂出油,一缕一缕地贴在头皮上,瞬间形象全无。
对象那原本满是欣赏的眼神,也在不经意间扫到我油头的那一刻,变得有些微妙。
这种尴尬,简直能用脚趾抠出一三室一厅!

每天早上醒来,第一件事就是照镜子。
然后发现……哎呀,这头发怎么又油了?明明昨晚才洗的啊!
本以为天天洗头就能告别油头烦恼,可现实却狠狠打脸,头发反而越来越油。
造孽啊~我也不想头油啊!
为什么我的头发天天‘冒油’啊!难道我天天洗头还洗错了吗?!
是的,你错了。
如果不搞清楚原因,天天洗头也是洗了个“寂寞”。
很多人觉得头发油就得勤洗头,于是天天都洗,甚至一天洗好几次。
这种做法其实大错特错!
头发油不是因为你洗的不够勤快,而是你的身体在释放“危险”信号。
告诉我们是时候该调理一下了。
《黄帝内经》中讲道:"因于湿,首如裹。"
意思是说,湿气侵袭人体的时候,头部就像有东西裹着一样。
湿气郁结在头皮,时间久了就会化热,湿热熏蒸,头发就会油腻。
所以,头发油的人,往往还会伴随着头皮发痒、头屑多、头皮长痘等问题。
现在来看,头发油只是洗,而不去调。
那只会越洗越油,恶性循环啊~
饮食调理
中医认为“脾主运化”,脾胃功能弱,无法有效运化水湿,就会导致湿气内生。
而湿气久了会化热,湿热上蒸至头皮,头发就会油腻。
因此,想要从源头上减少湿热,饮食调理是关键。
平时要少吃油腻、辛辣食物以及甜食。这些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,导致湿热内生。
什么火锅、烧烤、奶茶、蛋糕啊,尽量要少吃。
虽然美味,但吃多了可是会让头发更油的。
另外我们可以适当多吃一点健脾利湿的食物,比如薏苡仁、红豆、山药、茯苓、芡实等。
这些食物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排出湿气,减少湿热。
●薏苡仁,又称薏米,入脾、胃、肺经。
甘淡渗利兼补,微寒能清,利水而不伤正、健脾而不滋腻。
生用甘淡微寒,渗利补,既能清利湿热、除痹排脓,又略兼健脾,湿热或又兼脾虚者宜用。
炒用性平,甘淡渗利而兼补,健脾湿止泻,脾虚湿盛无热或热不盛者宜用。
●芡实,性味甘、涩,平,归脾、肾经。
芡实甘补涩敛,平而不偏,入脾、肾经,药力平和。
能补脾兼祛湿,益肾兼固精,有补而不腻、涩而不留湿之长,主治脾虚久泻及肾虚下元不固诸证。
穴位按摩
除了饮食调理,穴位按摩也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。
中医认为,人体经络就像一条条高速公路,穴位则是高速公路上的一个个站点。
通过按摩穴位,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,改善身体的各种功能。
对于头发出油,我们可以重点按摩三阴交、阴陵泉、太冲这几个穴位。
●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,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方。
它是足三阴经(肝、脾、肾)的交会穴,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健脾益血、调肝补肾,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,改善头发出油的情况。
按摩时,用拇指指腹按揉三阴交穴,每次3 - 5分钟,力度以感觉微微酸胀为宜。
●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,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。
是脾经的合穴,有健脾利湿、消肿利尿的功效。
每天用拇指用力点按阴陵泉穴,并环形按揉3 - 5分钟,能帮助我们排出体内的湿气,减少头发出油。
●太冲穴位于足背侧,第一、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,是肝经的原穴,有疏肝理气、平肝潜阳的作用。
当我们因为情绪问题导致头发出油时,按摩太冲穴可以很好地缓解。
按摩时,用拇指指腹按揉太冲穴,力度稍大,有酸痛感为宜,每次按揉 3 - 5 分钟。
最后,送大家一句中医名言:"上工治未病,中工治欲病,下工治已病。"
头发油腻虽是小问题,但也是身体发出的信号。
希望大家都能从今天开始,关注自己的健康,做个"上工",治未病,享健康!
下一篇:没有了